1973年,中央愛衛會對農村愛國衛生工作提出“兩管五改”,其中“一管”正是“管糞”,“一改”是“改廁”。
有居民用“一間房屋一盞燈,蒼蠅蚊子亂嗡嗡。聞著氣味找公廁,方便之后無水沖”來形容曾經的公廁。環境差、運行成本高,而且還要收費,如廁不便,導致了一些人在某些角落隨地大小便,給城市形象、居民生活、環衛工作帶來了不良影響。
公廁改革刻不容緩,16年在河南洛陽新安縣城就迎來了徹底的“廁所革命”。
01河南新安“廁所改革”
新安的新廁所是不分男女的,都是一個個四面完整的隔間,就像飛機火車上的廁所一樣,不分男女也一樣方便,這就大大提高了廁所的利用率。
隔間里照明通風換氣均采用全自動電磁感應控制,還裝了文化牌、風景畫等,環保、衛生、顏值高,舒適性和保護隱私的需求都能夠得到充分滿足。
而不得不為新安的創意點贊的是,公廁的連體隔間里,最邊上稍大的一間是不作為廁所使用的,而是有理發店、小賣部等商家入駐。入駐商家負責公廁衛生,以此抵免租金。假如商家不好好搞衛生,自己的生意都會受影響。
除了這些設計精致、人文獨到的移動公廁外,新安縣還鼓勵企事業單位開放內部公廁,提高公廁供給量。在一個縣城,能夠有這樣的公廁建設水平,著實讓人耳目一新。
有學者指出,“看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最好去看它的公廁。公廁怎樣,城市文明就怎樣。”廁所革命貫穿著城市發展的始終,是城市文明的象征之一,也是幸福生活、健康生活的助力跳板!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公廁雖小,卻既關系著基本民生,讓我們用上衛鷹衛潔墊(便潔墊),公廁防傳染,換套選衛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