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到了,先送上2022年的新年祝福,愿你:一年十二個月月月健健康康,一年四季季季平平安安,五十二周周周精精彩彩,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快快樂樂!
一、何為元旦?
“元旦”的“元”,指開始,“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陽,下面的“一”代表了地平線。“旦”即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開始。人們把“元”和“旦”結合起來,就引申為新年開始的第一天,元旦又稱“三元”,即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歲之元中的歲就是指代年的意思,歲之元也就是一年之首的意思。而月之元就是一月之首的意思,時之元代表第一天,所以這“三元”就是新年第一個月的第一天,也就是陽歷一月一日。
我國“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中國古代曾以臘月、十月等的月首為元旦。而元旦真正確定于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為“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而以新歷的1月1日為元旦新年。一直以來年節作為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反映了古代人民豐富的社會文化生活。
二、南北習俗
我國的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農閑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也不出門。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腌菜、亂燉為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腌雪里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蹺,東北二人轉,都會在廟會上接連表演。山東在元旦這一天學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來年金榜題名。
較之于北方元旦習俗之 “俗”,南方元旦的習俗則偏向于“雅”。在江浙一帶,元旦時節把竹竿束于草上,點火燃燒,稱為“慶田蠶”。紹興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為“捧元寶”。
在福建,閩音“春”與“剩”相同,元旦吃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 “春飯”。春飯是 “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廣東,元旦拜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也是吉祥如意,來年結余的象征。
三、元旦寄語
期盼中的元旦小長假到來了,很多人選擇利用假期出門走一走逛一逛,既陶冶情操又可以放松休息。
在此,衛鷹轉轉墊小編溫馨提示:出行前記得做好規劃,避開高峰時段和易堵路段,途經人員密集場所全程佩戴口罩,做好個人的安全防護措施。
都說一日之計在于晨,那么一年之首則為元旦。值此新年歲首之際,祝大家新年安好!衛鷹智能馬桶蓋也將在新的一年里,帶來更貼心的溫暖,持續守護你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