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70年代外資衛浴品牌進入中國,在完全空白的市場、不存在競爭對手的環境下,外資品牌輕輕松松占據了高端酒店和住宅市場,而本土企業只能從中低端市場起步。國產品牌經過三四十年的發展,無論是產品、技術,還是市場、營銷,以九牧、箭牌、恒潔、惠達、浪鯨、尚高、東鵬為代表的本土衛浴品牌和以科勒、TOTO、美標、漢斯格雅、高儀為代表的國外品牌,在中國市場已經展開正面對抗。
而據有相關機構預測,未來5至10年中國衛浴市場平均增長將達15%,特別是高端產品,其增長速度將更快。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國際“大鱷”入侵,民族品牌奮起抵抗,一場“大戰”一觸即發。
1、“大戰”一觸即發,先來分析戰勢
就目前競爭態勢而言,箭牌、九牧、惠達、恒潔、浪鯨、尚高、東鵬等本土衛浴大牌,抗衡諸如科勒、美標、TOTO、高儀、漢斯格雅這樣的跨國衛浴巨頭,存在以下比較優勢:
一:渠道優勢。本土品牌品牌,其渠道扁平化非常早,國際品牌一開始大多是省代,國內品牌一開始就是地級市總代理,本土品牌渠道下沉早,帶來的是服務領先、網點密布、品牌認知早等優勢。
二、價格優勢。國際品牌在前十年高高在上的價格,給了國內品牌非常舒服的生存土壤,等它們反應過來全面降價打壓本土品牌,已經為時已晚。
三、產品配套優勢。國際品牌專業化細分比較早,垂直做陶瓷、浴缸、五金、浴室柜等,但是國內品牌比如樂華系(箭牌、法恩莎、安化)2003年就開始全品類配套,在產品結構上以組合拳打出去,競爭力強,特別是浴室柜,國際品牌到現在都沒有占領要點,而以馬桶認知為龍頭的衛浴消費近十年被浴室柜為龍頭認知取代。
四、零售市場優勢。國際品牌長期在工程渠道的巨大優勢造成其對零售市場的占有量不高,國產品牌在零售市場全面超過國際品牌。
2、國際“五霸”玩轉中國市場
在國內衛浴蓬勃發展的同時,以德系、美系、日系為代表的三大國際衛浴品牌陣營也在穩步前行,在國內蠶食掉大部分的高端市場。以科勒、TOTO、美標、漢斯格雅、高儀為代表的衛浴行業里的跨國巨頭,又是怎么玩轉中國市場的呢?
科勒
1995年,以在香港設立中國辦事處為標志,科勒正式進軍中國市場。此后科勒一直推進在中國的事業版圖。科勒將美式廚衛經典和優雅生活理念一并帶入中國,在此生產并提供與全球品質標準統一的產品。作為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衛浴品牌。
截至2016年,科勒已在多個省市共擁有11家工廠,59家設計體驗中心和旗艦店、擁有近900家展示廳,更向市場推出了超過4,000種產品。科勒連續多年中國廚衛市場占有率第一;連續7年被全國500強房地產企業評為衛浴首選品牌;在高端酒店市場占有率超過50%;更是中國第一次舉辦奧運會和世博會的合作伙伴。
TOTO
1995年,TOTO正式進入中國,如今,中國已經成為TOTO在世界最主要的生產基地及業務發展區域,生產工廠位于北京、上海、大連、南京、廣州,營業所遍及北京、上海、廣州、南京、重慶、廈門、深圳,銷售網點遍布全國。
據TOTO在今年4月底發布的2016財年(2016年4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財務報告顯示,TOTO2016財年銷售額為5738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56億元),同比增長1%;營業利潤48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0億元),同比增長5%。2016年TOTO智能馬桶的增長幅度達到了36%。
美標
美標的歷史可以追溯到 1872 年,1985年在中國建立第一家工廠,屬于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國際衛浴品牌。中國城鄉每年新建建筑達面積20~30億平方米,美標通過自己的努力占領中國5%衛浴市場。
美標的衛浴產品融合了出眾的設計理念和先進的性能,設計的套間集錦,包括逸美尚,美漫特,湯尼克,阿卡西亞以及依詩貝,由臉盆,浴缸,盥洗盆組合包括一系列的附屬配件和浴室家具,呈現整體的浴室設計效果。享譽世界的紅點設計大獎和IF產品設計大獎更為他們杰出的設計增添了光彩。
漢斯格雅
漢斯格雅上海的全資工廠于2000年在上海松江工業區成立,這也是漢斯格雅在國外投資設立的第四家全資工廠。
按照德國巨頭漢斯格雅的擴張策略來看,未來中國高端衛浴市場將被其高度控制,而各大城市特別是一線城市的市場份額也將有不少部分歸于旗下。而這位巨頭的主要目標目前還只是高端市場,但是據有關人士稱德國巨頭為了適應中國的消費者市場需要,在未來還準備打造一部分終端產品以此取得中國普通消費者的信任,意圖很明顯欲將中國高端市場和終端市場通吃。